 
    
    
  發(fā)布日期:2025-10-30 瀏覽:17
美國彭博社文章,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正逼近美國領先地位。一項對近600萬篇研究論文的分析顯示,在中美科研人員的合作項目中,近半數(shù)項目的主導權已掌握在中國科研人員手中。這項發(fā)表于10月2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這一趨勢凸顯中國在制定全球研究議程方面的影響力正不斷提升。
該研究發(fā)現(xiàn),2023年,在中美聯(lián)合研究項目中,中國本土科研人員擔任主導角色的比例達45%,而2010年這一比例僅為30%。預計到2030年前,在人工智能、半導體、能源及材料科學等戰(zhàn)略領域,中國將與美國在主導地位上實現(xiàn)持平。
這項研究由武漢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以及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通過聚焦中國科研人員在跨國合作中權力地位的變化,我們的研究視角為觀察中國在國際科學領域日益增強的主導地位提供了一個切入點。”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已不再僅僅是“產出更多科研成果”,而是開始“組織協(xié)調全球科研活動”。
當前,美國科研體系正面臨數(shù)十年來最為嚴峻的動蕩局面,這一研究結論的出爐恰逢其時。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推行的大規(guī)模預算削減政策,以及聯(lián)邦科研機構的大規(guī)模裁員,導致美國科研人員大量外流,進而引發(fā)了全球范圍內對這些科研人才的爭奪。從加拿大到丹麥,多國政府紛紛推出快速簽證計劃,并新增資金投入,以吸引這些流失的科研人才。
該研究表示,這種動蕩可能會加速全球科學領域格局的轉變。研究作者模擬了中美科研“脫鉤”(即中美科研合作減半甚至完全終止)后的情景,結果顯示,無論哪種情況,中國在全球科研領域的“主導份額”都將上升。原因在于,與和美國合作相比,中國科研人員更有可能在與歐洲及其他外國合作伙伴的項目中擔任主導角色。
分析還發(fā)現(xiàn)中國在多個戰(zhàn)略領域的優(yōu)勢正不斷擴大。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認定的11個關鍵技術領域中,包括人工智能、半導體、能源和材料科學等8個領域的中國科研人員有望在2030年前與美國在主導地位上實現(xiàn)持平。
美國彭博社文章,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正逼近美國領先地... ...
2025-10-30美國彭博社文章,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正逼近美國領先地... ...
2025-10-30美國彭博社文章,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正逼近美國領先地... ...
2025-10-29美國彭博社文章,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正逼近美國領先地... ...
2025-10-29美國彭博社文章,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正逼近美國領先地... ...
2025-10-28美國彭博社文章,研究顯示: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正逼近美國領先地... ...
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