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公司新聞

美媒稱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去風險”正造成新的風險。(環球時報)

發布日期:2024-01-08 瀏覽:245

下載.jpg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去風險”正造成新的風險。 西方對與中國的關系進行“去風險”——采取關稅等措施在“友好國家”建供應鏈——聽起來不錯。然而,有時經濟概念的表述可能會產生誤導。新研究揭示了 “去風險”的實際效果,初步結論令人擔憂:采取相關措施旨在創造的供應鏈韌性,可能大多是虛幻的;全球供應鏈變復雜,反而產生新的風險,而(美國)決策者對此可能還沒充分認識。


      將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政策與對“友好國家”的真正貿易開放相結合,會提高這些政策的有效性,但在政治上可能并不合適。與西方關系緊張、疫情以及在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新興實力等因素,已推動中國的貿易關系出現重大調整。數據提供商CEIC的數據顯示,去年11月中國出口到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的產品僅占其出口的45%,是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美國從越南、墨西哥等國的進口激增。然而,這種變化是否代表著供應鏈更具韌性?抑或只是造成供應鏈更加昂貴、更不透明和更復雜?


      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關稅已有5年,若考慮到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所涉及的一切,5年不算長,但迄今的證據表明,復雜性帶來的弊端要大于好處。這意味著美國買家的成本增加。當然,在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建廠有好處,這最終有助于保持(供應鏈)彈性。但就目前而言,亞洲的供應鏈似乎只是在不斷拉長。例如,在越南或泰國組裝中國的零部件,而非在中國本土組裝。


      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人員給出一個驚人結論:自2021年以來,跨境供應商(尤其是涉及中國和美國的)并沒變得更“密集”,而是供應鏈變長了。在供應商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供應鏈變得更加迂回曲折,這意味著復雜性增加、透明度降低,而非韌性和彈性增強。


      在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中,越南從中國進口電子產品的比例大幅上升。目前中國對東南亞的出口約占其總出口的16%,增加3個百分點。這些對東南亞來說都是好事,但也帶來新問題。


      首先,這可能意味著價格上漲,因為供應鏈更長了。例如,歐洲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去年9月的一項研究發現,自2017年以來,美國從中國進口向越南進口急劇轉變,同期美國從越南進口商品的成本上升近10%。美聯儲、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的研究表明,特朗普時代的關稅造成下游產業的進口成本上升,從而可能導致美國制造業的整體就業和產出減少。其次,這意味著下次危機時,對中國施加經濟壓力可能會更復雜。華盛頓是否也會針對越南和墨西哥的進口?歐盟會禁止由中國電池制造商大量投資的匈牙利進口嗎?


      西方現在迫使供應鏈進行表面上的重新安排,可能浪費了他們一部分影響力。政客們錯誤地認為他們已充分保護本國經濟,可能會因此誤判并陷入真正的激烈沖突。


五月天国产成人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P片内射在线海角
婷婷久久人人爽人人爽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三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 | 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