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2-26 瀏覽:59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文章,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在航運業的主導地位,但有關行動可能適得其反。美國在每個周末似乎都會發布新調查和新行動。美國政府最近一項調查引人注目:美國擬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主導地位所采取的行動,有可能導致巨額罰款和對航運業前所未有的限制。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市場份額從1999年的不到5%增至2023年的50%以上。此外,到2024年1月,中國對全球商用船隊的所有權增至19%以上,中國控制著全球95%的航運集裝箱生產和86%的多式聯運底盤車供應。因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擬對相關海運服務征收費用并實施限制。美國還打算要求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逐漸增加美國貨物的運輸比例,從1%開始并在7年內達到15%。
航運咨詢公司Linerlytica的數據顯示,在停靠美國港口的集裝箱船中,約有17%為中國制造,但就開展跨太平洋運輸的超大型集裝箱船來說,這個比例可能會更高。美國擬采取的行動幾乎將排除中國主要集裝箱運輸企業中遠海運集團的船舶停靠美國港口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通過港口進入美國的進口商品中,很大一部分將直接承擔巨額費用,因為這些額外費用可能會從承運人轉嫁給托運人,然后最終轉嫁給進口商和出口商。如果我們看一下更高效的新船的龐大訂單總量,就會發現承運人向中國造船廠訂購超過60%的新船。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上升。考慮到停靠美國港口的任何船隊中的中國建造船舶也將被收取費用,受影響的貨物份額可能會更高,而且還限制更改航線的機會。這將嚴重降低航運業效率并提高托運人的運費和成本。
美國建造的船舶在全球商船隊總量中的占比僅略超4%,主要為較小和較舊的船舶。在全球5600艘船舶的總訂單中,只有少數幾艘將交給美國的造船廠建造。美國造船業缺乏建造新一代大型集裝箱船、油輪或散貨船的產能。此外,這將顯著增加新建成本并難以找到勞動力。
眼下衡量對中國造船業的影響還為時過早,因為實施此類計劃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鑒于中國享有降低生產成本和強勁的國內需求等優勢,美國罰款的威脅不太可能擾亂中國的造船業。2024年中國船舶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7.3%,達到434億美元。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文章,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在航運業的主... ...
2025-07-01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文章,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在航運業的主... ...
2025-07-01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文章,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在航運業的主... ...
2025-06-30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文章,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在航運業的主... ...
2025-06-30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文章,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在航運業的主... ...
2025-06-27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文章,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在航運業的主... ...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