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11-13 瀏覽:1
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歡迎來到新的“多元世”時代。科技進步、互聯互通、氣候變化、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等領域快速變革,彼此之間發生融合,引發萬事萬物相互交織的爆炸式增長——無論哪個領域,二元系統似乎都在向多元系統讓路。人工智能正飛速邁向“博學通用人工智能”,氣候變化正演變為“多元危機”,地緣政治化作“多中心”和“多元關系”的聯盟,曾經的二元貿易分散為“多元經濟”的供應鏈網絡,而我們的社會也正日益形成更加多元的社群……歡迎來到“多元世”時代!
博學AI超越想象
ChatGPT問世后,超級計算機設計師蒙迪向筆者解釋了“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這場革命旨在創造“博學通用人工智能”,它能夠比任何人都更好地掌握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哲學、音樂、文學和運動,并在所有這些學科領域進行高維推理,且這種推理能力遠超人類,從而產生人類無法企及的突破性洞見。盡管一些懷疑論者認為這一想法是天方夜譚,但包括蒙迪在內的許多人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認知的大變革:我們正從0和1的編程技術(只能反映編寫程序之人的智力極限)轉向博學的通用人工智能。你只需向它描述你想要的結果,它就能融合自身的洞察力、創造力和廣博的知識來解決所有問題。蒙迪認為,我們正在改變認知邊界,從人類能夠想象和編程的內容,轉向計算機能夠自主發現、想象和設計的廣袤空間。這是所有人工智能階段性轉變的開端。
動態貿易編織網絡
18世紀,亞當·斯密闡述貿易的基本原則時,他設想了一個相對簡單的二元關系世界:我生產奶酪,你釀造葡萄酒,各司其職,我們最終都能從中受益。這一洞見具有革命性意義,至今仍是我們認為貿易可以實現雙贏的基石。
但當今經濟不再主要建立于邊界清晰、產業自足的國家之間進行的單一商品雙邊貿易之上。牛津馬丁學院新經濟思維研究所執行主任埃里克·貝恩霍克認為,我們現在越來越多地在全球生態系統中進行貿易,這是由知識、技術和信任構成的動態的、相互依存的網絡。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當今大多數貿易都涉及兩個以上的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全球供應鏈目前“約占國際貿易的70%,因為服務、原材料、零部件經常跨境流動”。這編織了一張錯綜復雜的網絡:產品在一個國家設計,零部件來自多個其他國家,又在另一個國家組裝。
在多元經濟時代,“更強大的引擎是知識的共享”。當知識和能力匯聚一堂,我們就能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制造出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產品。在理想狀態下,世界不再遵循“我的成品換你的成品”這種模式。它運行于建立在信任而非霸凌基礎上的21世紀協作網絡之上。
相互依存成為必選項
當今世界的政治局勢也遠非以往簡單的二元對立,不再是“你與我的戰線”,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混合型攻擊”,戰線已經變得多元化。如今,世界變成一場自由混戰的方陣舞,各方勢力不斷變換。
氣候領域也如此。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約翰·羅克斯特倫一直在關注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沖突這類貌似單一的危機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多重危機,層層疊加的環境危機又是如何突破“地球邊界”的。這些都是休戚相關的生命支持系統,影響著氣候的穩定性以及海洋、森林和土壤的健康,我們需要維護它們,以保障人類安全和自然界的韌性。
羅克斯特倫認為,首先,人類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的規模正在削弱自然系統的韌性,加劇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傳染病暴發的風險;其次,不同經濟體和社會系統之間日益增強的聯系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的事情可以迅速蔓延到其他地方,而不受國界限制。在“多元世”時代,最具適應性、韌性和生產力的社群將是那些能夠跨越各種議題組建的動態聯盟社群,我稱之為復雜適應性聯盟。
這些聯盟將企業、勞工、政府、監管機構和教育工作者聚集在一起,通過綜合協作而非相互抵抗來解決問題。這是快速行動和取得成果的唯一途徑。“相互依存是我們的必選項,”商業哲學家、社會發展研究所創始人多夫·塞德曼說,“在生態系統中相互合作是我們生存的必然。我們要么建立健康的相互依存關系,一榮俱榮;要么忍受不健康的關系,一損俱損。”
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歡迎來到新的“多元世”時代。科技進步、... ...
2025-11-13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歡迎來到新的“多元世”時代。科技進步、... ...
2025-11-13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歡迎來到新的“多元世”時代。科技進步、... ...
2025-11-12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歡迎來到新的“多元世”時代。科技進步、... ...
2025-11-12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歡迎來到新的“多元世”時代。科技進步、... ...
2025-11-11美國《紐約時報》文章,歡迎來到新的“多元世”時代。科技進步、... ...
202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