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7-17 瀏覽:93
香港《點心日報》文章,中國的戰略性開放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確保外國投資。地緣政治動蕩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保護主義壁壘不斷筑高,中國國內卻呈現逆勢而上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資企業進出口6.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已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中國海關總署在貿易風向多變背景下展示的這一貿易韌性,不僅在統計數據上體現出持久力,更彰顯中國通過精準開放和制度可預測性來穩定全球資本的持續演進的藍圖。
幾十年來,外資企業一直是中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充分印證中國市場的持久吸引力。但如今的投資格局與過去的低成本制造業繁榮截然不同。跨國公司面臨雙重挑戰:既要把握無與倫比的市場機遇,又需適應日趨規范的監管體系。北京方面采取的策略既非放任自流的自由主義,亦非閉關自守的孤立主義,而是精心設計的融合方案。在這一框架下,外企既能助力中國戰略實施,又可獲得觸及14億多消費群體和全球最完整產業生態體系的特殊通道。
寶馬的沈陽生產基地、大眾的安徽電動汽車中心以及特斯拉擴建的上海超級工廠,都展示出全球制造商不僅利用中國進行出口導向型生產,更將其視為需求市場和創新加速器。本土化生產不僅帶來15%-30%的成本優化空間,更能精準對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這些偏好正逐漸成為全球市場的風向標。中國供應鏈深度仍是無可撼動的優勢堡壘。跨國企業在高度集成的產業生態中運作,極大降低物流損耗。伊士曼化工公司大連工廠的擴建正是依賴于此。其首席商務官布拉德·利奇坦言:“中國市場的創新節奏倒逼我們必須加速適應。”
中國管理外資的模式堪比精準的空中交通管制:既引導資本流向重點領域,又堅守主權監管底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體現的是有針對性的管理機制。高科技制造業、綠色能源和生物制藥行業面臨限制較少。2025年實施的再投資稅收抵免政策彰顯中國立場。申請企業須符合中國目標:推進半導體自給自足、可再生技術或人工智能。IWG集團亞太、中東及非洲區首席執行官馬克·德斯科拉西爾在將業務拓展至中國二線城市時說:“可預測性比絕對自由更重要。我們選擇適應,因為市場回報證明了一切。”
外國投資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轉變——從尋求廉價勞動力轉向追逐中國的創新速度。2025年1-5月,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行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74.9%和59.2%。跨國公司越來越將中國視為主要的研發基地,而不僅僅是生產工廠。ABB集團的上海實驗室目前正在為全球手術室開發人工智能驅動的機器人,諾華制藥公司與上海科技大學合作研發針對亞洲人群特定疾病的基因療法,西門子在南京的數字孿生工廠則為全球部署打造智能工廠原型。這種轉變反映了中國的“新質生產力”理念。
挑戰依然存在,而北京的種種應對措施展現了戰術靈活性。在全球化進程遭遇分裂的情況下,中國為外來資本提供了日益稀缺的東西:可量化的回報。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無可匹敵,供應鏈無可替代,其政策的演變雖復雜,但有清晰的邏輯可循。對于關注中國在開放與管控之間平衡的國家來說,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戰略可預測性(而非無條件準入)才能吸引持久的投資。一名歐洲貿易官員私下承認:“我們批評他們的規則,但世界上還有哪里能提供14億多消費者、比我們更具創新力的工程師以及比歐洲更高效的港口呢?”中國對外投資的策略仍在不斷完善,其上半年的貿易數據揭示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便在風暴中,中國作為世界之錨依然牢固。
香港《點心日報》文章,中國的戰略性開放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 ...
2025-09-03香港《點心日報》文章,中國的戰略性開放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 ...
2025-09-03香港《點心日報》文章,中國的戰略性開放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 ...
2025-09-02香港《點心日報》文章,中國的戰略性開放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 ...
2025-09-02香港《點心日報》文章,中國的戰略性開放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 ...
2025-09-01香港《點心日報》文章,中國的戰略性開放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 ...
2025-09-01